韩国经济的活力素, 仁川港
仁川港概要
- 构成 : 仁川港是由内港、南港、北港等港湾设施和沿岸及国际旅客码头、港湾背后园区等构成的。
- 码头设施 : 共设有126个泊位 (码头总长 25,432m = 一般码头 22,184m +集装箱码头3,248m → 126艘船舶可同时靠岸)
港湾产业占仁川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
- 仁川广域市
- 33% - 仁川港对仁川地区经济产生影响
- ※资料出处:仁荷大学产学协力团研究 (2009年九月)
仁川港对地区经济的传播效应
- 地区港湾物流产业诱发额 : 21兆833亿韩元
- 包括直·间接依存产业附加价值诱发额 : 7兆4390亿韩元
- 就业诱发人员 : 134万595名
仁川港沿革
- 1883- 仁川港开港
- 1902- 韩国最初海外移民 (夏威夷) 121名乘坐S.S韩国号 仁川港出航
- 1903- 韩国最早八尾岛灯台完工
- 1918- 仁川港第一闸门竣工
- 1974- 仁川港第二闸门竣工, 亚洲第一规模闸门设施竣工, 韩国最早集装箱码头开场
- 1978- 新建货物保管仓库9栋
- 1982- 第7码头(粮谷专用筒仓)竣工
- 1983- 第2码头竣工
- 1985- 第8码头竣工、增设第1码头
- 1990- 增设一套5万吨级闸门、沿岸港口竣工
- 1993- 第5码头竣工
- 1995- 制定第1期港湾基本计划
- 1995- 第6码头竣工
- 1998- 国际旅客码头增设工程竣工
- 2000- 第一国际客运站开场
- 2001- 南港仁川集装箱码头(ICT) 1阶段动工
-制定第2期全国贸易港港湾基本计划 - 2002- 第二国际客运站开场
- 第2国际旅客码头开业 - 2004- 仁川集装箱货运站 (ICT) 第一阶段开场
- 2005- 鲜光仁川集装箱货运站 (SICT) 开场
- 设立仁川港湾工程
-南港先光集装箱码头(SICT) 第1阶段开业
- 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100万 TEU
-南港先光集装箱码头(SICT) 第2阶段开业 - 2006- 北港东国制钢码头开业
- 2007- 北港现代制铁码头开业
- 2008- 北港木材码头开业
- 北港东部码头开业
-仁川集装箱货运站 (ICT) 第二阶段开场
- 仁川港年集装箱处理量提升至 ‘世界第65位’
-在仁川港建立首都圈共同物流中心 - 2009- E1集装箱货运站 (E1CT) 开场
-仁川新港Ⅰ-第一阶段集装箱货运站 (6船席) 工程动工
- 仁川新港第1阶段(集装箱码头6泊位)动工
-北港双龙码头(KCTC)开业 - 2010- LCL 控制台服务专用共同物流中心竣工
- 北港韩进重工业码头竣工 - 2011- 北港韩进重工业码头竣工
- 北港韩进码头开业
-儿岩(兒岩)物流第一园区完工 - 2012- 北港17座船席全面开场, 仁川港新国际客运站动工
-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第一阶段建设工程动工
- 北港韩进重工业码头(东方码头)开业 - 2013- 仁川新港Ⅰ-第一阶段集装箱货运站上部工程动工
-仁川港沿岸旅客人数突破 100万人
- 突破200万TEU - 2014- 仁川新港的驶入航路水深确定为(-)16m
-仁川新港B货运站搬入装卸设备
- 成立(社团) 仁川港客运码头管理中心(IPPT)
-仁川港最短时间集装箱处理量突破 200万TEU
- 改善沿岸客运码头船舶运航信息服务(实时提供信息) - 2015- 仁川新港开港(SNCT; 先光新集装箱码头)
-码头A搬入装卸装备(HJIT; 韩进仁川集装箱码头)
- 仁川新港进入道开通
- 仁川新港管理码头正式开业
-仁川港国际旅客码头第一阶段建设工程竣工 - 2016- 巡航码头开头在仁川新国际客运码头
- 2017- 继续连续10年保持最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
- 被选为一个休闲友好的公司
- 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300万TEU - 2018- 仁川港闸门建造100周年 内港筒仓超级图像制 作项目被载入吉尼斯纪录 (全球最大的室外壁画)
- 2019- 邮轮港启用 新国际客运码头竣工